心理咨询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心理咨询网 首页 新闻 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

谁来消除获救者“怕担责”心理

2015-3-4 08:53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977| 评论: 0|原作者: 心理咨询网|来自: 心理咨询网

  近日,“大学生孟瑞鹏为救落水儿童溺亡”的新闻冲击了不少人的眼球,人们为大学生的见义勇为点赞,为其溺亡惋惜。然而,落水儿童却称,当天是三个人一同落水的。3月2日凌晨,河南濮阳警方公布,经还原事实真相认定,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。随后,落水儿童母亲接受采访时承认,因家庭困难,害怕担责任,教小孩说了谎话。(据《河南商报》3月2日报道)

  这个事情从一开始笔者就关注了,也看到一些知情人和知名社会公益人士在微博上持续跟进。现在,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,英雄有了一个名分,可以安息了;家属和关心此事的人获知了真相,也可以安心了。

  可是,事情带给人的震动和反思,却无法轻易散去。生命高于一切,人家为了救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怎么感激都不为过。孩子家长为什么不仅不感恩,还因为自私自利而做出令人寒心的事情来呢?

  在见义勇为方面,现在常有两种极端现象出现。一种是见义不为,路人冷漠。何止那些有生命危险的事情,有时连街头跌倒的老人都无人去扶;另一种却是“英雄流血还流泪”。有人挺身而出,而获救者不知感恩。两者看似截然相反,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,折射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风气存在的诸多问题。

  大多数时候,见义勇为者都是无私的,他们并不需要感恩,甚至连一声“谢谢”都不会强求。我们呼唤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,也呼吁那些受益者能够心存感恩。只有这样,人和人之间才能少些隔膜,这个社会才会更加温暖。

 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,大学生救人溺亡,获救者为何“害怕担责任”?我估计,他们害怕承担的,不仅是道义的责任,更是物质上的责任—救人者已经溺亡,他的家庭会不会因此遇到困难,自己会不会需要为此付出经济上的代价?这种想法当然是自私的、不负责任的,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现实考量。

 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,都会引发全大讨论。笔者并不想对某些人的诚信和道德素质做过多评价,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制度层面避免类似事情继续发生。倡导和鼓励见义勇为,政府应当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:对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保护,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,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给予必要帮扶。这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、纸面上、法律条文上,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。同时,也不能让被救者永远背负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负担。

  有了强大的制度后盾,公众再见义勇为时才更有底气,那些获救者也不必再有“害怕承担责任”之类的心理而做出令人寒心的事情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心理咨询网 ( <a href="http://beian.miit.gov.cn/">吉ICP备14000656号-1</a> )

GMT+8, 2024-3-29 23:40 , Processed in 0.031250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